1.为什么中国没有出名的汽车设计师?
2.为什么中国设计师设计不出一款漂亮的车?
3.为什么中国没有自己代表性的“中式设计”?
这三个问题伴随着中国汽车设计发展,被逐一攻克。
前两个问题,四五年前就被由中国设计师主导的像广汽、上汽等国产品牌攻克,而第三个问题似乎是一个老大难。中国从拥有第一辆轿车时就开始追求“中式设计“,从0开始,经过元素“型”上的累积,直到最近才解决“文化”上的突破。
“X式设计”填词游戏…….无论你填什么词,这都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比如“日式设计、美式设计、韩式设计”,“X式设计”是一个体系。目前在中国找出四五位世界级优秀设计师不难,让他们画出五张世界一流的草图也不难。但是,如果这5张图需要有明显区别于西方设计风格,而且需要有明显的中式设计元素,可就难了。
之前认识的一些国内设计师,不得不说他们的能力和国际一线品牌设计师差不多,甚至有些是在一线品牌功成名就后回国的。但是几个人的辉煌无法瞬间扭转“中国汽车设计起步晚”的事实,好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学习汽车设计,越来越多优秀设计师开始回国发展。
“中式设计”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一种设计形式的形成需要文化的积累和工业链的产生。文化积累对于中国来说当然是不缺的,毕竟有五千年的底蕴在,但是形成链条,并由此去影响其他设计行业就有点儿麻烦了。
比如,在美国Shelby元素可以出现在除了Mustang 之外的任何一款福特汽车上,甚至Shelby元素还影响了除了汽车行业之外的产品。日本受GTR、Supra等一代神车设计元素影响的周边产品也不在少数。反观国内呢?更多的还是汽车设计行业被其他行业带动或影响。
大家尝试“中式设计”的第一步是从“嵌入中国形象”开始的,也就是大家俗称的“中国风”。
但是中国风等同于中式设计么?举个例子:像设计灵感来自“龙马”的法拉利458italia、到处龙图腾的牧马人Dragon特别版、法拉利599GTB陶瓷艺术典藏版、布加迪威龙Grand Sport L’Or Blanc陶瓷限量版。这些名车都采用了“中国风”设计,但是它们连中国车都不是,更代表不了“中式设计”了。
1958年,我国国产的第一辆小轿车,编号CA71,是红旗轿车的前身。这款车车身上就充满了中国熟悉的元素,车头有龙的立标,尾灯还采用了灯笼造型,但更多的还是元素的堆积。
1960年,具有强烈时代精神的红旗CA72蜚声海外,被意大利国际著名造型大师平宁.法里纳誉为“东方艺术与汽车工业技术结合的典范”,并于1960年3月在德国来比锡博览会展出,“红旗”被编入《世界汽车年鉴》,成为世界名车。
1973年的红旗CA774轿车设计效果图的绘制水平并不低,而且整体设计都是自主完成。最终的试装车外观也和效果图相差无几。外形设计完全区别于CA71这种用已有车型加入中国元素。我们试想,如果这辆车量产那就意味着中国的外形设计在1973年就开始摆脱抄袭,拥有自己的风格,那么“中式设计”的形成将会比现在早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但是很可惜CA774轿车没有最终量产。
吉利在2009年推出的跑车-中国龙。可能设计师认为前脸的怪异设计和车尾生硬的几何图案拼接和龙产生了某种关系吧。但不管怎么说,这是中国汽车设计最早期走“中国风”设计路线具有代表性的产品。
近几年,吉利的产品对于中国已有的形状搬运越来越自然了。比如借鉴如意和西湖断桥的形状以及苏州窗格花纹造型,看起来自然大气。这种设计把“中国风”玩儿的越来越熟练了,仍在型上下功夫。
中华H3是首次采用太极的理念设计的汽车,但是最终的呈现依然是以“弓”为设计元素的下格栅,配合“中”字格栅,依然是型的产物。
此前一位自主品牌设计师在宣讲会上说:“我非常讨厌形状的搬运,即使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形状,但是设计终究不是搬运,如果中国设计要在世界上有位置,必须要建立在传统汽车设计基础之上产生新的定义。”
什么是传统汽车设计基础?首先就是比例–“黄金比例”。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较短部分与较长部分长度之比等于较长部分与整体长度之比,其比值是一个无理数,取其前三位数字的近似值是0.618。所以,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汽车车身的局部或整体比例充满了0.618这个数字”。
难道西方人已经把“汽车设计理论”完善到一种无缝可乘的程度了么?—NO!
不可否认,长期以来,汽车设计一直受西方主导,制约了中国设计创新能力,甚至导致“世界设计,中国制造”困局。中国五千年文化创造了很多“东方设计理念”只是这种设计理念没有应用到汽车设计之中。
其实,黄金比例只是“贵金属比例”之中的一种。熟悉设计的人都知道还有一种偏东方的比例—“白银比例”。东方人喜欢白银比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直以来我们的建筑主要都是木质结构,当木材的圆形被切成能用的长方体木材时,圆木直径与方木界面的边长就构成了白银比例。
白银比例和黄金比例的差异导致了东西方人对五官以及发型的审美评判标准。白银比例比黄金比例更接近1:1,在很多形体的表达上就更靠近“沉稳、端庄、平衡”这类视觉效果。而黄金比例相比白银比例要更加“奔放、自由”一些。
在建筑设计中白银比例的运用也十分广泛,例如中国长江以南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福州华林寺大殿”的外形设计就运用了白银比例。大殿的四檐和内柱头上均施斗栱,用材尺寸31.5乘16cm,横断面比例为2:1。这是同时代实物中罕见的断面比例。斗栱的配置,只在前檐用了补间铺作,当心间2朵,两次间各1朵。大殿在构造和艺术处理上带有明显的特征,如柱子的上下卷杀做法,云形驼峰,昂面的双枭双混曲线,圆形断面的月梁,柱头方、罗汉方和撩檐方上镌刻团窠等。
除了中国之外,深受东方文化熏陶的日本也大量的采用了白银比例。比如日本天空树塔,观光层和整体高度的比例就恰好是白银比例1:1.414。还有日本的动漫人物哆啦A梦,和一些广告的排版设计也都是遵循着白银比例。
红旗在之前的发布会上提出了“尚·致·意”这样的品牌造型理念。在发布红旗E·境GT概念车时,又提出了设计逻辑三个关键词:风起、雅正和颂致。如果深入理解了品牌理念和设计逻辑之后,你会发现它和上文中我们提到白银比例善于表达的“沉稳、庄重、平衡”是相得益彰的。
大量白银比例的运用让红旗H9和目前市面上几款销量不错的红旗车外观有了很大的改变。比如车头旗标、中网、侧面腰线、双色车身、尾灯;总体看起来要更加庄重。
除此之外,红旗H9的进气格栅更加突出,沿用了一些传统豪华车的车身姿态和比例。比如在第一次红旗Coupe发布时就提及到的车头前倾,车尾下滑前低后高的车身样式。
传统的豪华车除了前低后高之外会更多的考虑车身曲面的营造,主要目的是突出四轮的站立感,以及曲面的起伏层次。一辆成功的传统豪华车曲面看起来都会像运动员的肌肉一样,饱满并充满力量感。
这个不仅是汽车造型,也贯彻了西方的艺术史,从希腊的掷饼者大卫,一直是肌肉感的线条,这样的曲线有重量感侵略感。反观红旗H9的车身姿态,在传统的前低后高车身姿态之外还沿用了传承自红旗经典车型CA72、CA770独有的“旗”式车身设计。在传统豪华车设计的基础之上加入了更多红旗独有的文化底蕴。车身曲面的呈现上,红旗也有别于传统豪华品牌,向中国传统文化中飞天到关羽都不太有大块夸张的肌肉,红旗设计师追求的便是这种既轻盈又有速度的力量感。
除了一些大框大条的设计理念之外,一些形态的搬运和点缀也是最终形成“中式设计”不可或缺的一笔。
红旗CA72、CA770独有的纵向尾灯,加上E·境GT的北斗七星形状相结合,形成了目前红旗H9的尾灯轮廓。贯穿灯带在中间位置微微凸起,而两边的纵向车灯内部有四个如同“小旗子”造型的灯带。我想不用多说,大家也都能猜到灯内造型的来源了吧。
类似的“小旗子”形状也出现在轮毂造型设计中。
内饰设计中贯穿始终的“红旗”,和中国建筑中“中轴线”的理论类似。
音箱饰板上若隐若现的山水,通过浓淡的调和营造出山峦叠嶂的层次感,致敬华夏千年的壮美山河以及国画中浓转淡的技法。
最后给大家对比一下,红旗H9和奥迪A6的外形设计。很明显的能够感受到“端庄,正气,制衡”。
对于中式设计,等待已久。从国内汽车没有设计,到借鉴国外设计,到中国风,再到中式设计,经历过很多非常优秀的设计师的努力。中式设计不是简单狭隘的地域文化概念,而是在保持东方本土文化基因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彰显其世界性,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文化沟通性和共享性的国际设计语言。
而无论是红旗,还是广汽、上汽、长城,中国汽车设计已经越来越未来可期。